全本小说

第六十章 晚唐藩镇与一代剑圣的渊源 (第2/2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全本小说】地址:www.2bqb.com

盗墓贼,眼下康宁最需要的职业。

大箱子之中的遗传物质终究是有限的,发丘中郎将这活计总得有人干才行。目前最合适的人选,就是这个刘仁恭了。

如果曹操能活着见到这家伙的话,他的选择绝对不会与康宁有所出入。

而另外一个人,不同于在后世知名度很低的刘仁恭。他命名字,因为一部《秦时明月》而广为人知。

剑圣盖聂。相传与荆轲同等级的人物。

然而康宁没看过《秦时明月》,他只看国赤虎君的《宋时明月》。

盖聂这个名字进入他视野的时候,在第一时间他是准备忽略掉的。但是另外一个人让他想起了这家伙。

那个人,正是被刘仁恭利用的来游李克用的盖寓。

这个人,直到死去,也一直享受着李克用的尊重。但是,他为重情重义的李克用所做的事情,多少有对不起后者的尊重。

这是一个并不出彩的历史人物,康宁之所以还记得他,是因为此人的姓氏。

盖,作为姓氏的时候,读音是比较多样化的。除了我们都很熟悉的“丐”这个读音之外,还可以念作“葛”,也可以念作“尬”,甚至还有这个读音“果”。

如果见到姓盖的童鞋,尽量还是要问一句,你老家是怎么读你这个姓氏的?

盖聂如果遇到这个问题,他的回答应当是“葛”。至少在后世的某些影视作品里就是这样念的。

我们不要忙着给那些影视作品钉上低智商的标签,我们需要坚信,随着我们审美趣味的提高,创作者们不得不向我们妥协,更注意这些历史细节。

如果这种逻辑还有些牵强,毕竟不能把历史的真相押宝在那些曾经饱受历史爱好者们诟病,抨击的文艺工作者身上。

那我们就来换一个更具服力的逻辑。

盖姓的重要起源之一,与战国时期齐国的公族大夫王欢有关。他的封地在盖邑(今属山东沂水),其后代当中便有人把封地当做姓氏来使用。

这一支盖姓的读音,同“葛”。

而其余几种来源,比如南北朝时期的西羌族盖拉氏,鲜卑族的盖楼氏,都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过程中,改姓盖,音同“国”。

还有就是蒙古族、满族同胞改姓盖,音同“丐”。

虽然盖姓还有其他的渊源,但战国末年的盖聂,从时间上来看,不符合后面两种来源的读法。

所以他很大可能上读“葛”聂。

当然这种法也有人反对。唐代司马贞在他的《史记索隐》曾:盖音古腊反。

反,是反切法。这是一种为生字词注音的方式。是利用已经知道的两个字的声母和韵母来注音。

“古”字取其声母,“腊”取其韵母。

那么按照司马贞的法,盖聂的姓氏应该读作“尬”。

不过,康宁对司马贞的法素来是不屑一顾的。他的理由基本与学术无关,而更多的具有喜剧色彩。

首先,搜某动物输入法对“尬”聂的读法表示强烈抗议——反正我没打出来。

其次,“腊”这个字在古代的读音是“辣”吗?要知道古音今音相差太大。如果读“乐”的话,那就乐子大了。还得读“葛”聂。

剑圣的姓氏怎么读还是比较好推断的,至于那位盖寓是不是盖楼氏的后人,这个缺乏详实的资料,康宁只能等到见到他之后,再问一问了。

盖聂,作为康宁本次转生的第二个目标,他的“主要功能”,自然不能离开他手中的剑。

康宁既然知道给柴寅宾配上石电这名优秀的保镖,难道就不知道给自己也找一个技击高手?

盖聂,何等人也?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记载,当年他在榆次碰见荆轲。他俩眼一瞪,就把后世吹捧的如何如何的荆轲给吓跑了。

荆轲算是个什么玩意儿。当年会见燕王的时候,“太子出美人能琴者。轲曰:‘好手琴者!’太子即进之。轲曰:‘但爱其手耳。’太子即断其手,盛以玉槃奉之。”

这丫的就是个变-态嘛,太子丹要你喜欢这双手,我连人一起送给你,他嗷一嗓子:“但爱其手耳。”那太子丹只好咔嚓一声,“盛以玉槃奉之”。

还得“盛玉槃”以“奉之”。

就这样的人,盖聂如果不“怒而目之”,那只能明他自己也心术不正。跟荆轲一样,只是想着把自己的命卖给一个能创造条件,让自己拿黄金砸乌龟,杀千里马品尝马肝,砍掉美女双手“盛以玉槃奉之”的怪胎。

荆轲想象中的君臣关系,可不是康宁想要的。所以康宁的选择,过段时间盖聂。

新书推荐

重生再为毒妇 古代:我和赘婿兄长互换身份 建设盛唐 步步生枭 权唐 千年情劫之凤凰印 妾倾城